减隔震技术在我国广泛推广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减隔震技术应用逐渐拓展到高层住宅、公用建筑、大型桥梁及保护等诸多领域。目前,全世界约有减隔震建筑(设施)25000余栋。其中,我国有7000余栋,减隔震建筑(设施)总数占的近1/3。2012年建成的昆明机场航站楼是的单体隔震建筑,面积达50多万平方米,
隔震建筑主要采用橡胶支座隔震,橡胶隔震支座能减小作用,消除或有效减轻结构或非结构的损坏,从而起到隔离消减能量的作用。从技术角度讲,建筑基础隔震技术是在建筑上部结构与基础(或下部)结构之间,设置可以人为改变结构体系振动特性的隔震系统,使建筑物上部结构与地基“隔开”,“隔断”能量向上部结构的有效传递路径。实际上是通过隔震层的水平向大变形运动消耗掉大部分能量,根据隔震形式的不同,建筑隔震技术分为基础隔震和悬挂隔震。基础隔震就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底设置隔震装置。基础隔震概念早是由日本学者河合浩藏于1881年提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橡胶支座。它是由多层橡胶和钢板相互叠加而成,在施加竖向荷载时,由于橡胶受到钢板的约束,不会产生很大的横向变形,即具有很强的抗压能力;水平方向有很大的变形能力,在作用下,橡胶垫可以隔离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初是在1965年用于伦敦的地铁车站上面的建筑,采用多层橡胶支座防止了地铁的振动传给上部建筑物。②铅心橡胶垫。它是对橡胶支座的一大改进。在橡胶支座中心钻孔,插入一个铅芯,利用其塑性变形能力把支座的临界阻尼从3%增加到10%~15%。因此,在低阻尼要求的情况下,可以不使用阻尼器。③柔性桩结构。它是采用立在套管中的桩来隔震,桩顶铰接,使桩在水平方向有一定的柔性,套管和桩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使桩可以在套管中变位,将结构与可能发生有害的土层分开。当桩顶安置阻尼器时,可构成有效的隔震基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