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恨今朝,相逢已太迟,今朝又别离,流水呜咽,花落如雨,无限惜别离
白石为凭,明月作证,我心早相许,今后天涯,愿常相忆,爱心永不移
为君断肠,为君断魂,谅君早知矣,恨重如山,命薄如絮,白首更难期
《魂断蓝桥》
故土,在我的心中,亦更像是一位久别团聚的故旧
大概是由于因缘的牵引,辨别了10余载,没想到这位我夜思夜想的人儿,哔竟再次见到了
2014年6月,我迈着轻捷的脚步从新走进故土的襟怀,映入眼帘的仍旧那一湾湾久久不许释怀的小山丘、小农村、小大楼,我好想高声的对她们说一声我回顾了,尔等还好吗?
就如许,哥哥们口干舌燥地回抵家时,一眼就瞥见了盛满了水的十二只白碗,她们纷繁一饮而尽,一下子全都形成了牛
惟有第十二个哥哥,不像其它哥哥那么渴,只喝了一口水,形成了一只羊
小妹只好独立地跟这十一头牛和一只羊一道生存,每天豢养它们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刚从学堂里出来的“嫩农民”,眼睛一扫一扫,手指一点一点,嘴里就叽里咕噜说开了文章:不是我牛屎虼螂戴眼睛,冒充地理先生,这横横竖竖的田路,分明就是经纬线嘛
科学为经,勤劳做纬,不出两个春秋,定会有我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
与实际来往认知的领会,人生也分理念的思想,与生存人生反应状况的标识,情绪也得心仪的感触物,与道路创造功夫空间的魅力物,情思也罢精力中推敲的价格财产
四、现存大量的碑文、诗词、注解、考辨文字等都证实了甘肃渭源县首阳山的真实性
今天留存的渭源首阳山石碑达十几块,各类文字达十多万字
其中考证最认真的非明代杨恩的《首阳山辩碑》莫属,后人多以此为蓝本
古代释家中也有两位权威人士的说法为渭源首阳山的真实性添写了浓重的一笔
一是班昭的《注通幽赋》,一是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
今有渭源县旅游局第一任局长徐化民先生编著的《莲峰山风土录》收录的关于此山的诗词、散文、金石碑文等达64首(篇),其中《首阳山小考》一文在《陇苗》发表后,引用者甚众
因为黄沙和干旱的感化,荒凉中的胡小叶杨造型怪僻,龙骨虬枝,断裂歪曲的枝干绵亘于宽大的黄沙之上,活着的,犹如俯首矗立的勇者,倒下的,也似乎是千里黄沙中的累累白骨,是惨苦战乱之后的残骸到处
奶奶的照片曾让我们大伤脑筋呢
那年奶奶去世时,布置灵堂时怎么着也找不出她的照片来,使肃穆的灵堂仿佛缺少了点什么似的,我觉得非常遗憾
没想到两年后的今天,它从我的书页里掉了出来,真不是时候
要是当时有了它的话,我奶奶的葬礼会风光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