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线中传送的报文,每帧由7部分组成。CAN协议支持两种报文格式,其独有的不同是标识符(ID)长度不同,标准格式为11位,扩展格式为29位。
在标准格式中,报文的起始位称为帧起始(SOF),然后是由11位标识符和远程发送请求位 (RTR)组成的仲裁场。RTR位标明是数据帧还是请求帧,在请求帧中没有数据字节。
控制场包括标识符扩展位(IDE),指出是标准格式还是扩展格式。它还包括一个保留位 (ro),为将来扩展使用。它的较后四个位用来指明数据场中数据的长度(DLC)。数据场范围为0~8个字节,其后有一个检测数据错误的循环冗余检查(CRC)。
应答场(ACK)包括应答位和应答分隔符。发送站发送的这两位均为隐性电平(逻辑1),这时正确接收报文的接收站发送主控电平(逻辑0)覆盖它。用这种方法,发送站可以保证网络中至少有一个站能正确接收到报文。
报文的尾部由帧结束标出。在相邻的两条报文间有一很短的间隔位,如果这时没有站进行总线存取,总线将处于空闲状态。
CAN总线转换器中can 转网络工具选择哪种通讯模式安全性高呢?1CAN转以太网设备能够将CAN总线信号转换成以太网数据进行远距离传输,它是一种常见的远程CAN中继工具。一般来说,这类设备是要成对使用的,它们的CAN端连接CAN总线系统,比如汽车CAN线,网口端通过网线互相连接。当然,通过网线连上,这只是解决了物理端的连接,而想要进行通讯的话,你还要进行别的方面的设置,比如通讯模式的设置。
CAN总线转换器技术发展历程CAN 总线较早是由德国 Bosch 公司在 1986 年为汽车监测和控制而设计,主要用于汽车内部测量与执行部件之间的通信。自宝马公司 1989 年推出一款使用 CAN-BUS的汽车后,CAN 总线就开始了其的历程。CAN 的强性能和可靠性已被认同,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船舶、工业设备等方面。CAN总线是当今自动化领域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被誉为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局域网。它的出现为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各节点之间实时、可靠的数据通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