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岗岩化(酸性物质的迁移)的概念要追溯到1836年莱伊尔的时代。在当时有关花岗岩戍因问题的争改可以针对奥斯陆地区的情况来说明。利奥波德·冯·布赫(Leopold.Von.Buch)在十九世纪初期对该地区进行过调查,而查理斯·莱伊尔1837年在凯尔霍(B.M,Keilhau)的指导下也对这一地区进行了调查。关于这些调查霍耳蒂达赫(HoltedahI,1963)做过充分地评论。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据这一记载,冯·布赫(魏尔纳的学生)相信这个地区的大多数花岗岩与玄武岩和其它“暗色”岩一般所表现的形式一样,覆盖在含化石的建造之上,而德拉明花岗岩(Drammen granite)则比石灰岩老,伏于灰岩之下。可是莱伊尔非常怀疑这些解释,他认为,有的地方花岗岩可以斜覆在沉积岩上,但这是一个次要特征,普遍地是花岗岩延伸出脉体贯入到相邻的地层中,并使灰岩变成大理岩,使页岩变为云母片岩。实质上,他采纳了赫顿的关于深成活动的概念;熔融物质猛烈地侵入到较老的建造中并使上覆岩体产生逆冲作用。然而,凯尔霍不接受这些观念,他不理解在原先曾为喷发岩所占据的地方,如何能会有如此巨大的空间为浸入到其中的侵人体开放。早往1838年,凯尔霍可能是首先重视到关于火成岩体侵位的“空间问题”的人。
凯基鲁尔夫(Kjerulf,1855,1879)则主张奥斯陆的花岗岩是火戍的。他承认凯尔霍所提出的空间问题,但他认为灼热的侵入体吞噬了先前沉积岩。关于这些调查霍耳蒂达赫(HoltedahI,1963)做过充分地评论。因而在火成岩岩石学中引入了“同化作用”的概念。过几十年后,密歇尔—列维(Michel-Levv,1894)——可能尚不知凯墓鲁尔夫的著述——在法国阐述花岗岩的成因时引用了交代作用和同化作用的概念。十九世纪末,花岗岩是由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概念在法国颇为盛行。像挪威的凯基鲁尔夫那些在法国和英国受过教育的人则偏重于“岩浆火成”(magmatic—igneous)说的观点。
地壳表层,岩浆不喷出地面,而在地底下慢慢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构造岩,是一种深成酸性火成岩,属于岩浆岩。由于花岗石的这些特点,且品种繁多,因此适合装饰外墙、地面、台阶,制作各种大型雕塑和石工艺制品。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是火成岩中分布尤为广的一种岩石,其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约占65%-75%。花岗岩这个术语是谷粒的意思,在拉丁文中常被理解为叶绿体,因为它在构造上是由小粒体而形成的花岗岩是尤为硬的石材,由于它钢硬,防腐蚀性及镜面反光效果,迷人的颜色,优异的材质,花岗岩大板,花岗岩瓷砖已经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如今花岗岩大板与瓷砖已经非常流行。
应用:花岗石的用途根据晶粒大小分:晶粒细小的可加以磨光或雕琢,作为装饰板材或艺术品:中等粒度的常用于修筑桥墩、桥拱、堤坝、海港、勒脚、基础、路面等;晶粒粗大的轧制成碎石,是混凝土的优良集料。墙的外边砌筑类型比墙心要细(高一个等级),如两端是淌白墙做法,墙心就可以是糙砌,甚至碎砖墙,也可以用抹灰做法。由于花岗石耐酸,还用做化工、冶金生产中的耐酸衬料和容器。
选购:1、检查所提供的石材为天然石材,其材料性能是否满足或优于天然花岗石(JB/T 7974--2001 )。